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導覽影片-富岡故事館(華語版)

  • 發布單位:人文課
  • 資料提供單位:桃園市楊梅區公所

富岡故事館(華語版)


桃園市楊梅區富岡街區之發展,從日治時期完成的縱貫鐵路,突破地理限制,使臺灣的貿易網絡產生革命性重整,鐵路沿線各要站成為重要產物的集散地,物產的運銷深受鐵路運輸的能力左右,與周邊鄰近的鄉鎮,如:新屋、大坡、望間、湖口等,形成在地貿易生活圈,在伯公岡驛建立後,鄰近鄉鎮會將收成後的稻米藉由輕便車或牛車運至伯公岡所在的碾米廠做加工,再經由鐵道向外運輸,供應北臺灣稻米需求,當時的伯公岡街區自然而然成為許多居民或商人在這經商的熱鬧市街,一個聚落就開始形成。

鐵道倉庫的興建講述富岡的鐵道與米的歷史,也是當時在地貨物運輸到臺灣遠地的重要儲藏地,更是周邊地區,稻米輸出的重要區域,富岡因設置輕便軌道提升地位,成為稻米集散地,彼時富岡火車站周遭碾米廠林立,皆將稻米運送至此加工、輸出,據說全盛時期最多有到6座碾米廠之多,碾米廠旁的倉庫也多作為米倉、肥料倉庫所使用,車站附近則設有楊梅農會和新屋農會分部。

民國108年(2019年),新富客家文化協會創立,同時,使用鐵道倉庫成立「同窗會」做為聚會基地,為了富岡導覽及觀光發展而努力,以辦理文化活動方式活化伯公岡的傳統客家文化,民國111年(2022年),成立「富岡故事館」,設置「鬧熱富岡」常態展覽,使凋零的慢生活社區,逐漸被看見其生活與歷史洗練的光華。因是早期的鐵道肥料倉庫改建,內部仍可看到在牆壁上留下的尺寸刻線,驗證了當時的米倉榮景,也印證富岡鐵道倉庫乘載了臺灣農業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