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0桃園三界爺文化祭活動

  • 發布單位:人文課
  • 資料提供單位:桃園市楊梅區公所

三界爺信仰文化
三界爺在台灣的發展起源,從香火袋、木牌或三官爐等隨先民渡海來台,隨著時代開墾社會發展,成為現今民眾奉祀的精神寄託信仰文化。三界爺信仰從初墾社會以農業為主,對自然界變化有強烈的敏感性,認為天候、水文、自然變化之中,皆有一股神祕的引力,為使農業豐收,於是產生對天、地、水之三界爺的信仰。期望透過祭祀得到神明的祝福與庇佑,因此三界爺(閩南人稱三界公)是閩南與客家民眾共同的信仰,極具種族融合意義外。循著信仰發展脈絡的軌跡,可以了解到客家先民的堅忍毅力與精神

桃園地區三界爺
全台計有122座主祀三界爺之宮廟,桃園市就擁有22座,數量為全台之冠。這與區域開墾、水圳發展有絕對的關係。清代水圳開發大多為民間自力建設,為確保開圳與運作順利,時常借助神明的力量達到交流與監督,此信仰也成為先民共同的約束與寄託,至今埤塘與水圳成為桃園地區重要的景觀,反映出先民開拓的歷史痕跡,也呈現出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例證。

2020桃園三界爺文化祭
系列活動於11月14日至22日正式展開,導入周邊創新活動,要讓傳統信仰更加貼近常民生活,希冀年輕族群能進一步了解三界爺信仰及過往開發土地的情懷,藉由有「主題特展」、「三界爺同堂相聚」、「小學堂闖關活動」、「水圳微旅行導覽」、「攝影比賽」等多元活動的舉辦,帶給年輕與親子族群的文化教育,將文化能量發揮到最大值,促成傳統信仰與客家文化的延續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