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導覽影片-清河堂(華語版)

  • 發布單位:人文課
  • 資料提供單位:桃園市楊梅區公所

楊梅張家祠堂在保甲古道上,由老莊路556巷進入,左手邊有一小座土地公,不遠處的前方就是張家祠堂。清河堂始於乾隆年間,歷經兩百餘載,民國81年成立重建委員會,並由派下員共同出資於民國86年竣工完成。張家祠堂是標準的客家建築,前有半月池、後有桂竹林、中間為祭祀公廳、左右為橫屋,客家人會以此為生活中心。|張家是來自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長樂縣安流鎮以南之地的移民,構成了四縣系與海陸系客家移民之間的緩衝地帶。安流鎮以南這個區域的客語口音,具有海陸腔與四縣腔的過渡色彩。|清河堂的來臺祖張捷登所講述的客語,是由長樂(今廣東省五華縣)、永定、豐順等腔調所組成,在臺灣的遷徙途徑來看,長樂腔帶有福佬話的色彩,可能跟早期居住在彰化縣有關,彰化縣多以福佬人居多,在語言的改變現象會有福佬化的趨勢。在臺灣目前能說長樂話已越來越少,桃園市僅剩少數楊梅區永寧里張家、李家。